查看原文
其他

他是一代宗师,为何却被逐出自己一手筹办的中央工艺美院?!

2016-11-02 深圳市书法院


点击上方“深圳市书法院”可以订阅哦
画坛往事

2016年11月1日,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央工艺美院)

六十周年大庆,

我们一起缅怀这位出色的大师。

他曾拒绝给蒋介石画像,

一生坚持不许别人修改自己设计的作品,

还被逐出自己一手筹办的中央工艺美院。

在他生活的时代,

工艺美术(设计)并不被看重,

但他靠着一股倔强和坚持,

为中国美术界开启了一扇新的艺术之门。

然而正如他名字中的“琹”(qín)字一样,

庞薰琹这位绘画大师并不为大众所熟知。



庞薰琹(1906~1985),著名工艺美术家,工艺美术教育家。原名蓥,字虞弦,笔名鼓轩。江苏常熟人。组织“决澜社”,举办“决庞薰琹庞薰琹澜”画展,蜚声艺林。他的创作,题材广泛,态度严谨,独具风格。曾深入贵州80多个苗寨,考察少数民族民间艺术,创作《贵州山民图卷》,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感人魅力。


“你们中国人,成不了大艺术家!”



在常熟清末至近代的八大名门望族中,庞氏居第二,仅次于翁同龢家族。庞薰琹就出生在这个家族中。1921年,他考入一所教会学校——震旦大学学习四年法文及医学。



由于庞薰琹对从小对色彩有着敏锐的感觉和浓厚的兴趣,他从十岁起正式学习绘画一直未间断,于是想改学美术。他向神父阐述的意愿,话还没说完神父就脸色阴沉地大吼:“老实告诉你,你们中国人,成不了大艺术家!”庞薰琹呆住,继而冷静地回答:“先生,你等着瞧吧!”他立马离开学校,投奔艺术的怀抱。


1925年,他来到法国,经徐悲鸿妻子蒋碧薇介绍,他进了叙利恩绘画研究所,画素描,画人体速写,也画油画,技巧上有了很大进展。1927年,他听从常玉的建议,在巴黎格朗歇米欧尔研究所深造。



丘堤像(庞薰琹之妻,女画家)麻布油彩 30年代初


1930年,庞薰琹回国,系统研究中国画论、画史,参加旭光画会、苔蒙画会,成为当时有进步倾向的新兴美术启蒙运动组织者之一。他还发起和组织了中国现代美术史上第一个美术社团——决澜社。


原则:不许别人修改自己设计的作品




1929年,庞薰琹在巴黎美术界已经闯出一些名气,一位子爵提出“每月两千法郎”和优厚的吃住条件,要求他每月最少拿出两幅油画和50幅用中国毛笔画的速写,但同时附带几个苛刻条件:今后庞薰琹卖画要由他经手,十年内不能随便改变画风。庞薰琹立即拒绝,他坚持“要有创作的自由”!



人像 1927-1929年 麻布油彩 64×49cm 庞薰琹美术馆藏


这位油画家有一个一生坚持的原则:他的设计不允许别人修改。他在自传中写道:“我从不给学生改画,更不愿意别人在我的画面上修改。在国外学习时也是如此,只要画面上教师动过笔的,我一幅不留,在我构思的时候,我忍受不了别人提意见。”

曾有一位银行家希望庞薰琹依据照片为他去世的太太画像,讲明润笔200元,庞欣然答应。初稿画好后,银行家的家人不断提出修改意见,庞薰琹恼火了,竟提出:“润笔我不要了!这幅画我自己留着作为创作。”这件事后,庞薰琹不再根据照片为人画像,他坚信,照相技术总有一天可以取代画像。


悲曲 30-40年代


在当时的中国,靠卖油画为生是不可能的,庞薰琹开始为产品画包装和广告,小到鸡蛋,大到电气公司的广告都画过。他收下各色工作前都会向对方声明一点:“设计后不修改,不用我也不收设计费。”


倔强:拒绝为蒋介石画肖像



庞薰琹曾由母亲做主,订了一门亲事,对方条件不错。当地传言,说这桩婚姻是:男家为财,女家为名。庞薰琹“一意孤行”退掉了这门亲事,与家里闹得很不愉快。




庞薰琹还拒绝了许多唾手可得的“好工作”:初回国时有人介绍他去做张学良的艺术顾问,只要陪少帅跳跳舞,骑骑马就好了。庞薰琹回绝了,他说:“我只懂室内装饰,其他一概不懂,也不想学”。


1932年,蒋公馆请他为蒋介石画一幅名为《未来的中国》的肖像,庞薰琹想都没想就说:“请另请高明”。



人物 约40年代 画布油画 54×59cm


更有出版商找上门,让他画月份牌,每幅稿费四百元,要求是画裸体女性,让他署上真名,保证一炮而红,庞薰琹又断然拒绝了。


抗战爆发后,庞薰琹到了云南,在中央博物院研究文物。当时的国民政府要求所有研究者必须加入国民党。最后,庞以“大不了还去做自由职业”为要挟,拒绝了这个规定。



构图 1947年 油画 35×36


升华:深入80多个苗寨搜集纹饰



在中央博物院工作期间,庞薰琹与菜农、屠夫、花匠接触交往,了解到人民生活的疾苦,也体验了纯朴的民风。后来他更是不辞辛苦、想方设法深入到“地无三尺平,天无三日晴,人无三分银”的贵州苗寨收集民间装饰资料,对其中西融合艺术思想走向成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橘红时节 1942年 43×35cm 庞薰琹美术馆藏


庞薰琹与同事脱下西装,换上一身便装,一进苗寨就先分发从贵阳买的糖果,拿着介绍信小心翼翼地介绍自己,慢慢融入苗家的生活,后来竟被邀请参加当地的婚礼。


他们走遍了贵州80多个苗家村寨考察,收集到了600多件少数民族服饰花纹,对中国历代纹样设计积累了深厚的研究基础。他还于1940年代创作《贵州山民图卷》,展现了20世纪中期的贵州民族风情,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感人魅力。



小憩 1944年作 纸本 40×52.5 庞薰琹美术馆藏


1949年前夕,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和驻广州新闻处负责人纽顿,曾几次请庞薰琹到纽约一所大学去任教,庞都明确拒绝。他在回忆录中写道:“他们一定知道我是研究我国历代装饰纹样的,这些装饰纹样在工艺美术设计中,可以做出种种变化,可以赚大钱。”“我不能出卖我祖国的利益。”


命运:被逐出一手筹办的中央工艺美院



庞薰琹刚到法国时,本想报考巴黎高等装饰艺术学院,却遗憾地发现这所学校并不招收中国学生。于是,将来在中国建立一所这样学校的念头开始在庞薰琹的心中生根。




早在1946年,庞薰琹就写了一份建立工艺美术学校的计划。1949年以后,庞薰琹成了我国工艺美术方面的第一批专业学者,一天到晚被安排在外面东跑西看,用他自己的话说“有关工艺美术的事情什么都找我”。


1956年11月1日,在周总理的关怀下,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正式建立,作为筹备者之一,国务院任命庞薰琹为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第一副院长,他也是该校唯一由国务院任命的院长。



红瓦屋与庭园 1966年作 彩墨纸本 33.5×33.5cm 拍品


庞薰琹没有想到,幸福竟如此短暂。在“反右”运动中,被打成了“极右分子”,撤职、降级,甚至被逐出校门,理由是:不适合再做教师。庞薰琹老泪纵横,大声抗辩:“我离不开学校!”但无济于事。


他痛心疾首地把工艺美院比喻为“一个被忍心的父母所抛弃的婴儿……这个忍心的父母就是文化部。孩子被弃时被狂风暴雨所吹打,这个狂风暴雨就是手工业管理局的一些无理而粗暴地对艺术教育工作的干涉”。




庞薰琹只能在半夜拿着电筒默默来到教室外的公告栏前,看完学生的成绩单,带着笑意转身离开。在北海公园的一次画展中,他看到一位署名工艺美院学生的作品时,竟热泪盈眶地喊道:“这是我们学校的!”


那时,庞薰琹想画人但没人敢让他画,想画风景条件也不允许。于是他画花:鸡冠花、菊花、丁香花、海棠花、玉兰花、牵牛花、美人蕉、杜鹃花、绣球花,还有不知名的草花,在他的那些关于花的图像系谱中,我们看不到庞先生的苦难,只看到美的形、美的色、还有一个个鲜活的生命象征。



向日葵 70年代 油画61×43cm


 1978年,已然满头银发的庞薰琹重回中央工艺美术学院。1979年正式平反,198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恢复副院长的职务。


1984年,庞薰琹去世。好友傅雷生前曾写过一篇文章,名为《薰琹的梦》,文中说:“我们一般自命为清醒的人,其实是为现实所迷惑了,倒不如站在现实以外的梦中人,更能识得现实。”庞薰琹是站在现实以外的梦中人,即使只剩下画花的权利,他依然能不断变换花的位置,为的是“画出一簇好看的花来”。



鸡冠花与吊兰 1983年 油画 61×50cm


纵观他的一生,庞薰琹立足于本民族传统,不断吸收、融化和创新,擅长油画、水彩画及白描,尤精图案、装饰艺术设计,是我国现代艺术的先驱者、现代工艺美术事业的拓荒者。庞薰琹用自己一生的艺术实践与一生的活动,贯穿了一个基本思想:奉献自己,为后人铺路。正如他在一首小诗中表达的:


“在我前进的路上,

还有许多艰险的沟渠。

假若有必要,

让我把自己的身躯,

去填塞这些沟渠,

让后来的人能顺利前进。”


庞薰琹绘画作品欣赏:



藤椅上的人体 30年代初 麻布油彩 100×81cm


《籐椅上的人体》是庞薰琹最得意的一幅早期作品。虽然是一幅学习马蒂斯风格的习作,但其神韵不失大师风范、简炼到多一笔即为添足的线条、洒脱流畅;夸张的变形也是到了极致;籐椅的黄色和人体的肉色非常接近,颜色配比十分和谐。



如此巴黎 30年代


在《如此巴黎》这幅作品中,画家把不同时间和空间的形象,用“蒙太奇”手法剪辑,以现代构成方法处理构图,将繁华而疯狂的夜巴黎浓缩在一个画面上。



人生的哑谜 1931年作 麻布油彩



地之子 1934年 水彩初稿(油画佚失)40.5×37cm 庞薰琹美术馆藏


这是庞薰琹有感于当年江南大旱,土地龟裂,民不聊生而花了几个月时间创作的一幅作品,也是他最重要的代表作之一。曾被当局认为有“赤化宣传”嫌疑,并收到匿名恐吓信。


其实他是用这对健美的青年夫妇来象征中国,而用将死未死的孩子隐喻当时的中国人民。他采用简化和拉长了的形体描绘,大面积平涂,以平面、装饰的风格来表现朴实和力量,十分成功。



无题 1937年作 油画画面


左上角三个手指分别代表外国势力、国内腐败的黑暗势力和封建势力,三股势力通过压榨机压下来。下面画了一个机器人和一个农妇,机器人代表当时资本主义发达的工业国家,他们的工业的商品,都用运到我们中国来了。农妇代表中国,中国是一个很落后的农业国,愁眉苦脸。



时代的女儿 1937年作 麻布油彩


这幅与《地之子》同一时期、同一风格的作品,从另一个侧面表现了生活于苦难中而憧憬着美好未来的中国女性,同样是一重既压抑而又平静的人物感情。整个画面使用的绿色色调,即是画家用于暗示生命的活力,和那画面上三位清秀的女性形象所想表现的意念是一致的。



自画像(已毁)油画



背篓 1946年 水彩画 40×30cm中国美术馆藏


《背篓》是一件淡彩作品,他将画面作了高度平面化和装饰化的处理,写实和变形结合起来,具体的人物形象和非具体的装饰图案结合起来,再现客观对象和表达主观情感结合起来。揹篓和植物笔法细腻而严谨,衣饰在对比中衬托出明净的及其略带忧郁的神情,体现了画家寓雅典精致于平淡之中的艺术构思。



笙舞 庞薰琹 1941年作 纸本 39×52 庞薰琹美术馆藏



盛装 1942年作 水彩 45×43.5cm



人物 水彩 50×34cm 拍品



赶集归来 1944年作 纸本 46.5×36cm 拍品



冬 1947年作 画布油画 47×33cm



上海里弄 1948年 油画 48×38(似维米尔的小街)


抗战胜利后,庞薰琹全家自四川返回上海,居住在英租界虹口区狄思威路一座三层的楼房。他整日在阁楼中埋头作画。这幅油画风景,表现了典型的欧式楼房与前景的中式瓦房,形成有趣的对比,整幅作品淡雅平和,清新隽秀。



上海街景 47×38 油画 1948年 庞薰琹美术馆藏(似克林姆特风景画)



荷鸟 1973年作 油画 72×71.6cm



苏州庭院 1981年 油画 48×62cm 庞薰琹美术馆藏(貌似克林姆特风景画)



苏州河畔 60.5×57.5 布面油画 1983 中国美术馆藏



绿樽 1936作 布面油画 54×40 中国美术馆藏



烛影 1936年作 油画 48×38cm 庞薰琹美术馆藏



静物 1947年 布面油画 45.5×61中国美术馆藏


在庞薰琹的作品里,静物作品(花卉除外)并不多见。他在描绘对象时,写实和写意、绘画性和装饰性巧妙地揉和在一起。譬如画面上的石膏头像和梨是写实的,而陶罐的背景上的壁毯都是装饰性的画法,二者既是对比的,又是谐和的,显然深沉而丰富的色彩在其中起了重要作用,而所有的色彩又突出了梨的黄嫩,使整个画面产生亮暗轻重多层次的效果,情趣横生。



鸡冠花 1962年 油画 46×38



紫与白的菊花 1964年 油画 54×65



鸡冠花(白瓶) 1972年 油画亚麻布 65×61cm 庞薰琹美术馆藏



龟背竹 1973年作 油画



玉兰花插瓶 1974年 油画亚麻布 65×54cm 庞薰琹美术馆藏


这幅有设计意味的装饰性花卉作品,在使用西洋画工具时,却运用了中国工笔花卉的精细线条,蓝灰色彩基调,衬托出了白色玉兰的温馨和生气,给人以愉悦的快感。



牵牛花 1974年 油画亚麻布 55×45cm 庞薰琹美术馆藏


这幅作品与《玉兰花瓶插》为同年的作品,虽然构图同具设计意味的匠心,但用色用笔就不那么细腻,而只是在绿色基调中寻找差别而显现描写对象的品格、气质。



水仙 1981年 油画亚麻布 46×67cm 庞薰琹美术馆藏



松 40.7×44cm 水彩画



江南水乡 1983年 油画亚麻布 51×62cm 庞薰琹美术馆藏



春(获建国35周年荣誉奖) 1984年 油画亚麻布 80×81cm 庞薰琹美术馆藏



穿蓝印花布衣的女子像 1962年 布面油画 60.5×40


在蒙难期间,他的学生罗真如(后为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教授)主动为他做模特儿。这是他许多年没画人像以后画的第一张。此画与《背篓》有异曲同工之妙,他像“绣花”一般把蓝花布的纹样照原样画出,所不同的是人物并未进行变形处理,而其笔法和背景处理貌似梵高。



人物提琴 1949年作 亚麻布91×73.2cm 庞薰琹美术馆藏



香山之秋 1962年 油画亚麻布 46cm×38cm庞薰琹美术馆藏



美人蕉 50×61 布面油画 1972 中国美术馆藏



瓶花 1973年 61×50cm 中国美术馆藏



百合花 布面油画 28×35cm



红黄橙 1983年作 亚麻布57×60cm



丛林 水彩 18×23cm



藤花 1981年 国画 66×67cm 庞薰琹美术馆藏



南通小景 水墨 1982年作 江苏省美术馆藏


中国图案集(一)2-30


中国图案集(一)3-30


中国图案集(一)4-30


中国图案集(一)5-30


中国图案集(一)6-30


中国图案集(一)7-30


中国图案集(一)8-30


中国图案集(一)13-30


中国图案集(一)14-30


中国图案集(一)15-30


中国图案集(一)16-30


中国图案集(一)17-30


中国图案集(二)3-27


中国图案集(三)3-27


中国图案集(三)11-27


中国图案集(三)12-27


中国图案集(三)16-27


中国图案集(三)19-27


中国图案集(三)21-27


中国图案集(三)23-27


中国图案集(三)25-27


中国图案集(三)26-27


唐马图案之一 27x21.2 1972


唐马图案之二 24x20.5 1972


唐马图案之三 23.2x22.5 1972


唐马图案之四 9x14 1972


唐马图案之五 18x16 1972


唐马图案之六 14x13.5 1972


唐马图案之七 14x17.6 1972


唐马图案之八 13.6x24.6 1972


唐马图案之九 14x13.5 1972



沙发或窗帘图案 1941年 纸本工艺美术 38cm×29cm 庞薰琹美术馆藏



纸伞 1941年作 纸本38×29.2cm 庞薰琹美术馆藏



往期经典

以下文字可轻触上下翻阅,点击打开链接。

政府释放强音♬♬♬书法列入高考!

艺圃寸耕●王镛书画印近作展盛大开幕(附展览作品)

穷微测奥 入古出新 ● 黄惇先生的书法艺术

今日霜降:王羲之家的橘子熟了 !

学生上学捡到一枚印却引出天下第一老丈人的传奇故事

漂亮女儿给画家父亲当裸体模特 三点全露你怎么看(图)

高手在民间! 去世七年后,他的作品公诸于世,震撼整个中国画坛

陈独秀书法墨迹欣赏

71岁的他,用一手谁也看不懂的“乱书”书法,敲开了世界各大博物馆的大门,更让苹果CEO为之倾倒

篆刻课堂 || 刻铜印全过程(附演示图片)

陈独秀书法墨迹欣赏

一代宗师:傅抱石

罗聘:五分人材,五分鬼材

米芾的短信大全!

都什么区别:宫、殿、亭、台、坛、廊、榭、庑、厢、舍、斋、寝、楼、阁

王羲之《快雪时晴帖》(全本高清图)神乎技矣

吴昌硕自用田黄印

陈巨来篆刻一百三十品,近代元朱文第一名不虚传!

《始平公造像记》

清·徐元礼小楷《吴氏重修祠堂记》,太养眼啦!
“孩儿体”书法 ●  徐生翁

名画欣赏:会动的古代艳图,你肯定没有见过

全国第二届书法临帖作品展征稿启事

临帖展征稿了,看看上届临帖展的入展获奖者们是怎么临帖的

从尼姑到因爱还俗,为毛泽东刻三枚印,她画梅亦是一绝!

他是香港九龙皇帝,挥毫51年,无数次进出警察局,黄家驹曾为他写歌

这幅书法成交价高达4.368亿元人民币,一个字相当于一辆法拉利

黄永玉:93岁,照样开跑车的鬼才老头

孙伯翔●当代魏碑第一人

全民学书法的大时代到来了!

他是乾隆的儿子,嘉庆的哥哥,整天烟花柳巷,却写的一手好书法!

颜真卿晚年楷书名作——《自书告身》

董其昌|孤标清世,伴谈秋水

从垃圾堆里捡回的国宝,居然是书圣说“肚子痛”

李阳冰篆书《千字文》,第一次见! (附全文注释)

启功:大白话聊临帖诀窍(附36件雅致小品)

情牵高铁  墨润福田 | 深圳市书法院赵永金院长捐赠书法精品亮相福田高铁站

文博会|翰墨禅茶 · 深圳市书法院赵永金师生九人书画展

【视频展讯】翰墨禅茶——深圳市书法院赵永金师生九人书画作品展


>>深圳市书法院书画培训中心招生海报<<




>>深圳市书法院掠影<<






——深圳市书法院官方微信平台——

打造书法专业微杂志有任何建议及推荐内容可与我们交流QQ:535757222邮箱:535757222@qq.com中国艺术论坛http://www.china-yishu.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